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

 

  • 我们认为,以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已经整体进入顶部,要随时做好空的准备。随着大宗商品进入顶部,经济延续下行的确定性增强,股弱债强的趋势将更为明显。

 

  • 中国的工业内需在疫情后成倒V型走势,在20209-10月冲顶后回落;全球修复的形状和中国类似,但节奏滞后中国4-5个月,因此20212月左右就是全球工业需求的顶部;全球工业需求在2月的冲顶是工业需求在年内的高峰,鉴于工业需求和大宗商品价格同步的规律,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在2月左右见顶。

 

  • 本轮商品冲高是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美国1.9万亿的刺激计划预期已经较为充分,工业的真实需求将见顶回落,情绪高涨也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全球疫情有一定的反弹风险。利好因素已成强弩之末,除了原油以外,大宗商品整体从现在开始随时准备空。

 

  • 2月的主导逻辑(商品涨——债券收益率涨——股市跌)将有所变化,全球股债市场受通胀预期上行的冲击将明显弱化,整体走势可能在近期震荡。中国的资本市场的主导逻辑则逐渐过渡到经济下行的影响上来。228日公布的中国制造业PMI再度下行。鉴于全球工业需求在2月左右冲高回落,中国经济延续下行的态势将更加明确。在此背景下,股弱债强的走势将逐渐清晰。

 

  • 大类资产配置建议:多债、空股、空商品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

 

 

正文

 

1 引言

 

2月以来,资本市场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大宗商品的暴涨,最终导致美债的大幅上行,并导致了股市的明显调整。我们对全球需求1-2月的冲高早有提示,但幅度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站在当前的时点,市场对各资本类别走势的分歧巨大。但整体看来,对商品超级周期的看法更为主流。结合相关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以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已经整体进入顶部,要随时做好空的准备。随着大宗商品进入顶部,经济延续下行的确定性增强,股弱债强的趋势将更为明显。

 

我们整体论证的逻辑如下:
(1)中国的工业内需在疫情后成倒V型走势,在20209-10月冲顶后回落;值得注意的是,冲顶时的增速要比疫情前的正常增速明显要高;

(2)全球修复的形状和中国类似,但节奏滞后中国4-5个月,因此20212月左右就是全球工业需求的顶部;

(3)全球工业需求在2月的冲顶是工业需求在年内的高峰,鉴于工业需求和大宗商品价格同步的规律,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在2月左右见顶。

(4)  本轮商品冲高是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美国1.9万亿的刺激计划预期已经较为充分,工业的真实需求将见顶回落,情绪高涨也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全球疫情有一定的反弹风险。利好因素已成强弩之末,除了原油以外,大宗商品整体从现在开始随时准备空。

 

2 中国的工业内需实际上在2020年9-10月见顶


多方面的证据表明,中国的工业内需已经在20209-10月见顶。出口在11月之后的强势上升使得中国的整体工业需求在11-12月见顶。

首先,我们观察制造业整体的走势。制造业同比从20209月起连续四个月稳定在7.6%左右。但实际上10月出口明显加速,11-12月再往上冲高。剔除外需后的制造业同比实际上在20209月已经见顶回落。


我们再来观察重要工业产品产量的走势。剔除出口后的钢材同比在202010月见顶。然而,由于钢材可以作为中间品满足外需要求,仅仅剔除狭义出口并不能准确描述内需的走势。因此,我们观察传统的内需观察指标——水泥的走势。从产量上看,水泥的同比增速同样在202010月见顶回落。水泥的价格同比从202010月起就开始走弱。水泥整体从202011月后呈现量价齐跌的走势。汽车同比则在20207月见顶,然后趋势性回落。




 

 

 

此外,内需的一个关键指标——进口增速也呈现了同样的走势。一般贸易的进口同比在2020年9月见顶。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贸易的进口增速和加工贸易的进口增速在2020年四季度产生了明显的背离。一般贸易的进口增速往下而加工贸易的进口增速加速往上,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和全球经济修复的错位。10月之后出口的大幅回升也延缓了中国工业需求下行的节奏。

 


中国的情况并非是个例。东亚各国均是2020年下半年的受益国。韩国的疫情控制的不错,因此和中国的节奏相当。韩国的工业增速自2020年9月起保持平稳,但主要受到出口的支撑。剔除出口后的工业增速实际上已经在2020年9月见顶后回落。

从多方面的证据上观察,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尽管某个品种见顶的时间可能不一定一致,但整体而言,中国工业内需大致在2020年9-10月见顶;

 

(2)由于出口的强力支撑,中国工业整体需求下行被延缓了,整体见顶可能在2020年11-12月,如果没有1月疫情的影响,可能在2021年1-2月见顶。

 

(3)各种商品见顶时的增速都较高,明显高于疫情前的水平。即使在12月,增速也高于疫情前水平。修复形态上都呈现较为明显的“倒V”走势。

 

 

3 全球工业滞后中国4-5个月,大概在2021年2月左右见顶

 

 

中国疫情先于全球,控制疫情和经济修复也先于全球,因此中国经验非常有助于我们对全球经济修复节奏的判断。中国疫情最高峰和经济低点在2020年2月,全球疫情最高峰和经济低点在2020年4-5月,大概滞后2-3个月;中国的疫情控制较好,复苏节奏更为快速。从PMI的走势来观察,中国在2020年3月就基本回到了疫情前水平,但全球直到2020年7月才回到疫情前水平,全球整体工业滞后中国4-5个月。

 


从工业增速指标来观察,美欧都在2020年11-12月回到了疫情前,而中国则在2020年8月回到了疫情前,大致滞后3-4个月。这个滞后时间有所提前可能是受到了11月疫苗的影响。  

 


综合来看,全球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业修复大致滞后中国4个月左右。假如中国工业内需在2020年9-10月见顶回落,全球工业需求大致在2021年1-2月见顶回落。 

 


另外,从节奏上看,中国的经济修复呈现“倒V”型走势,全球的经济修复预计也将呈现“倒V”型走势。 

 

此外,从中国工业增速累计同比的情况看,2020年中国全年的工业增速累计同比为2.8%,明显低于2019年的5.7%。尽管有一些坑没有补完,我们怀疑,有些需求永久性的消失了。全球工业修复的情形估计也类似,有些需求将永久性的消失了。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对全球贸易的增速做了一个模拟测算,具体请见报告《1-2月出口料见顶回落,股弱债强趋势将形成》我们预计,工业增速的走势与贸易的走势类似,均为1-2月见顶回落,但在年中之前仍高于疫情前水平。

 

 


4 大宗商品价格将整体冲高回落

 


 

从历史规律上观察,作为全球工业大宗商品的代表,铜的价格和全球制造业PMI的节奏基本是同步的。因此,判断后续全球制造业PMI的走势尤为关键。从最新的数据上观察,美国制造业PMI高位有所回落,欧元区则大幅上升,月度环比增量已经是除了2009和2020年的最高值。欧美PMI读数均接近60。从历史规律上看,PMI一般接近了60就会见顶回落,这与我们之前的判断是一致的。 

 


 

  

关于2021年2月大宗商品的暴涨,是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一般认为,全球疫情的好转和美国的财政刺激是两个关键因素。前者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每一次疫情缓和都会迎来经济的显著修复。2021年1月中旬以来全球疫情大幅好转,显著超出市场预期,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好转,而且幅度惊人。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出现报复性增长是正常的。美国的财政刺激对经济的利好显而易见,但从PMI的走势上看,欧元区PMI出现了明显的跳升而美国PMI则边际回落。我们推测,全球疫情好转的影响要重要得多。全球疫情的突然大幅好转加速了经济的修复,同时也使得经济见顶的确定性明显提高。

 

5 大类资产展望:多债、空股、空商品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全球工业需求大致在2月左右见顶。因此,以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特别是有色金属价格将冲高回落。由于全球的三产恢复有限,原油的价格走势仍有不确定性。

本轮商品冲高是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美国1.9万亿的刺激计划预期已经较为充分,工业的真实需求将见顶回落,情绪高涨也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全球疫情有一定的反弹风险。利好因素已成强弩之末,除了原油以外,大宗商品整体从现在开始随时准备空。

 

因此,2月的主导逻辑(商品涨——债券收益率涨——股市跌)将有所变化,全球股债市场受通胀预期上行的冲击将明显弱化,整体走势可能在近期震荡。中国的资本市场的主导逻辑则逐渐过渡到经济下行的影响上来。

 

2月28日公布的中国制造业PMI再度下行。鉴于全球工业需求在2月左右冲高回落,中国经济延续下行的态势将更加明确。在此背景下,股弱债强的走势将逐渐清晰。全球疫情在最近有所回升,或许也是个加强的因素。

 


 

作者简介:韦志超博士,现任首创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全球首席宏观分析师。韦志超曾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和布朗大学分别获得经济学+数学双学士、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在国泰君安、华夏基金、安信证券等机构任宏观研究负责人,并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2015年新财富等评选宏观第一名。韦志超博士的学术能力在业界尤为突出,曾在国内外顶级经济管理期刊《Management Science》、《经济研究》中发表多篇文章。为此,他曾作为中国业界代表参加国际清算银行的亚洲年会,受邀成为《鸿儒论坛》主讲人,并担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青年论坛成员。

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7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首创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首创证券研究发展部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您并非首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首创证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本订阅号中所载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首创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往期文章回顾

最后的繁荣——1月金融数据点评

不宜对2021年的出口期望过高

经济拐点就在当下——12月经济数据点评
A股牛市是本轮房价上涨的奥秘

 

话题:



0

推荐

韦志超

韦志超

2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现任首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曾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和布朗大学分别获得金融学+数学双学士、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曾在国泰君安、华夏基金、安信证券等机构任宏观研究负责人,并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2015年新财富等评选宏观第一名。 曾在国内外顶级经济管理期刊《Management Science》、《经济研究》中发表多篇文章,在市场经济学家里名列前茅,现担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青年论坛成员。 微信公众号:韦志超观天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