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首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韦志超

 

摘要

 

  • 理科生一定比文科生牛么?答案是未必,甚至相反!
  • 我们比较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经济学五大学科的学术最高奖项获得者的本科背景。简单的结论是数学>经济学>物理>化学>生物。因此,如果以经济学作为文科的代表的话,那么文科并不必然逊于理工科;相反,经济学要优于大部分理工科。
  • 如果各学科的学术最高奖得主存在着以上的能力排列,那么简单的说理科生要优于文科生特别是在智力上优于文科生是值得认真商榷的。
  • 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理科的诺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并没有出现最顶尖名校绝对垄断的情况,其中位数得主也大概是在美国本科排名20-30的学校。中国正处在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发展阶段。中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具有数量众多的优秀生源,因此中国在科技发展上的潜力巨大。
  • 数学水平可能是硬核科技的代表。以此为标准,中国人目前的全球占比可能在15%,未来的均衡值可能在30-40%之间。

 

正文

    

近日,央行的一篇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引发了市场及社会的热议。特别的,其关于文科生的论述是舆论集中的焦点,主要是因为这戳中了社会的一大痛点,即普遍存在的理科生对文科生的歧视或者偏见。理科生一定比文科生牛么?答案是未必,甚至相反!

    

关于这个偏见,社会上有很多不同角度的看法,我们不再赘述,仅举笔者生活中的一两个例子。在笔者的学生时代,流行的鄙视链是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经济学>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当时一个流行的玩笑是基础数学学不好就去学应用数学,应用数学学不好就去学经济学,经济学学不好就去学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学不好就去学战略管理。

    

在那个时代,不少华人著名经济和金融学者都是数学或物理系转行的。目前计量经济学顶级杂志Journal of EconometricsAssociate Editor里面,52人里华人总共占14人,占比27%;两名Managing Editor和两名Editor各有一个是华人。他们之中绝大部分都有数理背景。另外一个故事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大热门罗伯特·巴罗原来在加州理工学物理,在学校听了物理学诺奖得主理查德·费曼(费曼被认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的物理学课程后,认为自己无法到达物理学界的顶端,决定改攻读经济学。他一度经常来华讲学,对管理学大师Michael Porter在中国大受欢迎感到疑惑,他说Porter当时在哈佛经济系郁郁不得志,所以才转到哈佛商学院了。

 

我们从小就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和高斯,他们被认为是人类智力的泰山北斗。经济学被很多人认为是伪科学,难以和理工科比肩,在智力的要求上低人一等。这似乎和传统认知以及身边的例子是吻合的。然而,事实果真是这样么?

    

要完美的回答这个问题,最理想的状态是做随机试验,把文科生和理科生随机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然后过一段时间来观察工作的效果。显然,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主要在本文提供一个观察此问题的角度。我们比较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经济学五大学科的学术最高奖项获得者的本科背景。简单的结论是数学>经济学>物理>化学>生物因此,如果以经济学作为文科的代表的话,那么文科并不必然逊于理工科;相反,经济学要优于大部分理工科。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文的研究思路,我们论证的核心是比较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经济学五大学科的学术最高奖项获得者的本科背景。我们的论证逻辑和分析如下:    

 

    (1)        我们假设本科录取的学校排名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一个良好度量。

    (2)        我们选取学术最高奖作为个人成就的一个度量,也作为智力挑战的一个度量。然后,我们考察各个学科学术最高奖获得者的本科背景。如果这个学科获奖者的本科背景更强,说明这个学科更加具有挑战性,获奖更加困难。

    (3)        我们发现,最后的比较结果是数学>经济学>物理>化学>生物,也就是说各学科的学术最高奖得主存在以上的能力排列。

    (4)        如果各学科的学术最高奖得主存在着以上的能力排列,那么简单的说理科生要优于文科生特别是在智力上优于文科生是值得认真商榷的。

 

    我们的论证分两部分进行,第一,我们对获得物理、化学、生物和经济学诺奖的美国人的本科背景进行比较,第二,考虑到美国获数学奖项的人数不够多,我们对获得数学奖项(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与物理及经济学诺奖的全球科学家的本科背景进行比较。

    关于研究思路的几个方面,我们做一下具体的说明。

    第一,研究样本以美国科学家为基础。这里有三个考虑:第一,美国科学家获奖的数量多,样本足够大。第二,全球学校排名随意性较大,用美国一个国家的排名更靠谱。第三,美国本科基本是通识教育,在录取的时候专业的重要性比较弱,而且本科期间转专业非常灵活。因此,这样的比较更有说服力。

    第二,为什么比较学术最高奖?个人成就的度量是个很难的事情,诺奖、菲尔兹奖及沃尔夫奖被公认为学术方面的最高奖项,相对比较公允。另外,这些奖项得主的数据非常全面,基本没有遗漏数据的问题。

    第三,为什么比较本科背景?度量始终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由于本科是很重要的一次选拔,相对公允,排名也相对客观;且人员没有分流。我们把博士背景也作为参考,但博士项目的排名方差较大,比如饶毅毕业的UCSF在医学研究领域可能是前三,但整体基本不在各类排名榜的前列。

    第四,时间上,鉴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起始年份是1969年,我们主要比较1969年之后的诺奖得主。由于数学获奖的人数更少,我们把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合并统计,菲尔兹奖起始于1936年,但获奖人的年龄较小,而且第二届颁奖是在1950年;沃尔夫奖起始于1976年。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基本可比。

    第五,大学排名方面,美国本土的排名采用的是US News,全球排名采用的是QS1000

 

 

    首先,我们对美国诺奖得主的情况进行分析。在前五这一档,经济学明显强于物理和化学,物理和化学基本相当,生物最弱。在6-10这一档,经济学和物理相当,明显强于化学和生物。综合1和图2的情形,我们可以明显的得出结论:经济学>物理>化学>生物

    其次,我们对诺奖美国获得者的本科背景做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列示,从中位数的排列上看,经济学>物理>化学>生物的排序是较为清楚的。

 

 


 

 


    由于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学科,为了比较的完全,我们的比较加入数学学科。由于美国本土的菲尔兹奖得主人数较少,我们加上了数学界的终身成就奖——沃尔夫数学奖。图5的比较结果显示,数学和经济学在中位数上正好打平手。

 


因为美国的数学获奖人数不算很多,因此我们把经济学和数学的比较扩展到全球范围。图6显示了美国以外地区的对比情况。从中位数的比较来看,数学还是要比经济学强,但幅度并不大。而图7则显示了数学与物理之间在美国以外地区的对比,可以较为明显的看出,数学要明显强于物理。


 


综合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获得顶尖学术奖项的科学家的能力排名为数学>经济学>物理>化学>生物因此,简单的说文科不如理科甚至说文科在智力挑战上不如理科的说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最后,本文的研究不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其推论也和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展望密切相关。从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两个推论:

 

(1)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理科的诺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并没有出现最顶尖名校绝对垄断的情况,其中位数得主也大概是在美国本科排名20-30的学校。中国正处在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发展阶段。中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具有数量众多的优秀生源,因此中国在科技发展上的潜力巨大,当前的诺奖得主数量少主要受制于发展阶段较低。我们曾在《中国诺奖得主数量有望在2080后超过美国》或《日本的诺贝尔奖奇迹是怎么实现的?东亚人不是二等Nerd!!!》(请关注公众号——韦志超观天下)中对此做过较为系统的论述,因此不再赘述。这几年A股流行的“做多中国”中的一个本质原因在于这里。

 

(2)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最顶尖的挑战是在数学学科。数学学科的水平基本决定了科技发展的上限。

 

那么,中国的数学学科水平到底怎样呢?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学和各个学科都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且仍在上升期间,因此参考意义不大。我们观察并讨论中国大陆背景的人在当今和未来舞台中心的表现。说到这个,很多人会想到北大数学的“黄金一代”和张益唐。他们确实如同1957年的杨振宁、李政道当年一样,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以上个例的确让人振奋,但出于研究的角度,我们下面做一些量化的探讨。

 


一个合适的观察指标是美国的斯隆研究奖,这个奖项相当于中国的“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授予博士毕业6年以内的优秀年轻科研人员。从图8中观察,大趋势上看,大陆华人的占比在趋势性上升,尤其是物理和化学,数学则走出了相对曲折的走势。我们的一个猜测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留学生想法还相对单纯,更多的人留在了学术界。2000年之后金融和IT兴起,更多的人转行了,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新一代的占比又开始上升。与物理化学相比,数学研究相对简单和纯粹,中国留学生具有比较优势,更好的避开了语言、文化和人际交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在1990年代能够迅速上升到高位。站在当前来看,中国留学生在数学的占比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高位,大概在16%也就是六分之一左右。

数理化三大学科的占比仍在上升的趋势中。因此,对上限的猜测是非常有意思以及有必要的。我们需要对未来中国的科技实力有一个预估和预判。我们主要的参考指标是日本。迄今为止,菲尔兹奖得主61人,沃尔夫数学奖得主64人,日本各占三人次,占比大概是4.8%。2000年以来,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大约在170人左右,日本一共19人,占比11%左右。我们把4.8%作为一个下限。假如中国人的均值与日本人相当的话,而中国人是日本人的10倍左右,假设是线性外推的话,中国人占比的上限就是48%。考虑到非线性的情形以及印度在未来可能的崛起,粗略估计,未来中国人在硬核科技中占比的均衡值可能在30-40%之间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了两个重要的结论:

(1)各学科的学术最高奖得主存在以上的能力排列:数学>经济学>物理>化学>生物。这可能说明,理科生必然优于文科生特别是在智力上碾压文科生的看法是不对的,至少是值得严重商榷的。

(2)数学水平可能是硬核科技的代表。中国人目前的占比可能在15%,未来的均衡值可能在30-40%之间。

 

本文的讨论还比较初步,有一些问题还需要完善和进一步探讨,比如以下方面:(1)由于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科科研人员的预期收入相对不高,可能存在选择偏差,相比经济学,更多有能力的人离开了学术界。(2)物理化学和生物成果的可验证性更强,相对更不依赖于社会关系;而经济学的人脉更加重要,导致了强者恒强。(3)本文中经济学作为文科的一个代表,但文科的其他学科的情形,还有待探讨。我们后续将进行相关的研究,也希望有识之士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共同进步。

 


 

作者简介:韦志超博士,现任首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韦志超曾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和布朗大学分别获得经济学+数学双学士、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在国泰君安、华夏基金、安信证券等机构任宏观研究负责人,并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2015年新财富等评选宏观第一名。韦志超博士的学术能力在业界尤为突出,曾在国内外顶级经济管理期刊《Management Science》、《经济研究》中发表多篇文章。为此,他曾作为中国业界代表参加国际清算银行的亚洲年会,受邀成为《鸿儒论坛》主讲人,并担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青年论坛成员。

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7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首创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首创证券研究发展部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您并非首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首创证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本订阅号中所载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首创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话题:



0

推荐

韦志超

韦志超

2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现任首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曾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和布朗大学分别获得金融学+数学双学士、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曾在国泰君安、华夏基金、安信证券等机构任宏观研究负责人,并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2015年新财富等评选宏观第一名。 曾在国内外顶级经济管理期刊《Management Science》、《经济研究》中发表多篇文章,在市场经济学家里名列前茅,现担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青年论坛成员。 微信公众号:韦志超观天下。

文章